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从“黑屋危房”到“特色厅堂”!一家乡镇网点的转型之路

本社记者 冯晓宇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网点转型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王兵的答案是,离老百姓更近了,以前是“坐在厅堂等客户”,而现在是主动上门送服务;以前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来农信社,而现在他们都说“有问题就来找农信社” 。

“以前的老网点是一幢三层小楼,因为在背阴面,一进去黑乎乎的,柜员看不清客户,客户也看不清柜员,员工和客户体验都很差。”
“后来三楼开始漏雨,现在已经成危房了。以前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愿意来办业务,能借钱绝对不来贷款。”榆树农商银行黑林支行行长王兵向记者介绍。

如今,走进黑林支行的新网点,营业大厅内的场景与王兵口中的老支行相比如同两个世界。网点厅堂内宽敞明亮,各个功能分区清晰合理,智能化设备整齐排列,除了基础业务区外,还设有“榆快·漫生活”展示区、直播带货展示区、便民服务区等特色区域。厅堂中的客户络绎不绝,员工们有条不紊地为客户办理各项业务,窗明几净的厅堂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榆树农商银行“3年内完成对所有网点升级改造”规划的指引下,自2021年起,辖内的56家支行相继开启了各自的网点转型工作。榆树农商银行的网点转型进程总体分为“硬转型”与“软转型”两个步骤,“硬转型”是指网点环境、设备、工作人员队伍的转型,“软转型”则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人员、服务、营销、绩效、流程等方面形成的深化转型。2021年12月9日,重新开张营业的黑林支行已基本完成了“硬转型”任务,开始深耕“软转型”的经营之路。
如何让黑林支行在“软转型”进程中走出一条特色化的经营路径?王兵回答:“靠的就是差异化定位,就是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事情” ,“我们支行的特色发展模式包括‘政务一体化’和直播带货,这在全辖可是独一份儿的,但是我们没想过与别人‘竞争’,也不求从中得到收益,我们只为耕耘,不问收获。”


链入政务,让“多跑几公里”变“最多走十步”


去年以来,榆树农商银行全力推广“党建+金融”的服务模式,辖内支行在总行的引领下,将“党建+金融”的理念嵌入到网点转型工作中,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挂职“金融镇长、金融村长”,招募“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志愿者、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志愿者”等方式,积极推动金融与政务的有机融合,而黑林支行将政银融合做到了更深的层面。

随着网点的重新开业,榆树农商银行联合黑林镇政府于营业网点二楼打造的“政府+金融+互联网”多功能政务服务大厅也正式亮相,黑林支行成为辖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将政务服务大厅搬进网点的支行,这也是榆树农商银行对“党建+金融”发展模式的最新探索。黑林支行将单纯的金融服务转型升级为一站式、多功能的综合性便民服务网点,政务大厅内设有1个综合咨询服务窗口,7个公开业务受理窗口,6个独立办公室,业务涵盖农业、民政、土地、新农合、社保、计生等各个方面,办事的企业和群众进一次门即可一站式办好政务和金融等多项业务,真正将“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落到实处。
“以前客户要申领补贴,需要先跑一趟政府办理相关手续,再来农商银行开辟结算账户,然后再去政府申领,有的客户没有开通短信业务,需要再来银行确认补贴有没有到账,整个流程下来可能要多跑几里地,但是现在政务服务中心就在银行二楼,客户只需要多走十步路,就能实现一次性办结。”王兵介绍到。
除了服务互嵌,黑林支行还致力于与政府展开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
黑林支行的信贷人员在日常走村入户的过程中,会协助政府向农户普及兵役、环保、民政等相关政策;同时,政府也会帮助农商银行宣传、推广线上“榆农快贷”、线下“榆快·光伏贷”“榆快·活牛贷”等乡村振兴系列贷款产品。
“‘党建+金融’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我们和政府的一致愿景,在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提到本支行的政银融合工作,王兵显得十分有底气,也对未来充满希冀。

链入电商,有了“金刚钻”才敢揽下“瓷器活”


在黑林镇老边村村民李文艳的家中,五六个中年妇女正围坐在客厅中制作草编工艺品,她们一边“唠嗑”一边编织,半天不到,一个精美的草编手提包已经初步成型。李文艳是老边村草编合作社的带头人之一,农闲时,合作社成员们都会聚在她家编制草编工艺品,除了她们以外,还有20余名社员。

自草编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都会请老师来村里定期开展培训,合作社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据李文艳介绍,靠编制草编工艺品,成员们每年人均增收可达5000元。

产品品质虽好,但是囿于缺乏宣传推广,销路始终没有打开。“我们一般都是靠亲朋好友在朋友圈帮我们宣传,现在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宣传渠道,所以产品的销路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走订单销售,利润很低。”
王兵在一次走村入户时发现了村委会旁边的草编基地,看到这些精美的草编工艺品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商机。“她们平时销售都是按批发价卖,比如草编小筐批发价是20元一个,但是装上土鸡蛋以后在超市能买到100—200元不等,差价都让中间商赚了。如果我通过直播带货帮她们卖,按零售价一个能卖到30元甚至50元,帮她们宣传推广、拓宽销路的同时也能盘活我们的平台,何乐而不为呢。”
王兵之所以有信心揽下直播带货这个“瓷器活”,是因为自己有一套成熟的“金刚钻”。直播电商热潮兴起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与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商银行也紧随其后,开始试水直播电商业务。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支行长,王兵也开启了对“金融+直播”的尝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黑林支行二楼的直播间里,绿幕、显示屏、摄像机、麦克风、收音器、打光灯等专业直播设备一应俱全,王兵坐在主播的位置驾轻就熟地为记者演示设备的各项功能,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位专业的带货主播。当被记者称赞技术专业时,王兵笑着说:“赶鸭子上架呗,自己不多学点东西,怎么为老百姓服务。”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在王兵的一言一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兵设立直播间主要是为了帮本地农户销售农产品,其中就包括老边村的草编工艺品。商品的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是销量不错,王兵说,这些农产品对于一些在外漂泊的东北人来说,买的是情怀。
情怀二字被王兵多次提及,而自发为农户直播带货就是王兵的情怀。事实上,直播带货并未给农商银行带来实质性的收益,但王兵却一直在坚守,他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直播带货和网点转型一样,只是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载体,不能急于追求效益,产品成功推广出去,自然能为农商银行引流,效益也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在义务帮助农户直播带货的同时,王兵也在不断探索将直播文化打造成黑林支行的特色品牌,他在一楼的网点营业大厅里设立了一个用于展示的直播间“模型”,直播间旁的玻璃柜中摆放着各类草编工艺品,来来往往的客户不少都被这个小小的直播间所吸引,前去参观询问。
聊起直播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王兵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成熟的规划,“现在以农商银行的名义带货不太能吸引受众,大家会认为你是在打广告,未来我想先培养自己的‘私域流量’,把自己打造成网红,培养起自己的‘死忠粉’,再用自己的流量来反哺农商银行。”
王兵还表示,他想把直播间打造成黑林支行的一个招牌,让客户们提到黑林支行,就能想到他这个“网红”支行长,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户与农商银行合作,通过助力老边村草编基地的这一尝试,启发和带动其他村域特色产业的发展。

网点转型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兵的答案是,离老百姓更近了。以前是“坐在厅堂等客户”,而现在是主动上门送服务;以前,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农信社,而现在他们都说“有问题就来找农信社”。

如今,黑林支行为客户提供的不止有金融服务,有时候农户遇到手机解不了锁、车坏了、家里有急事这类琐事都会第一时间来农商银行求助。“曾经镇上有个老人丢了,就是我们农商银行给找到的”,王兵笑着说。
能实现以上的种种变化,离不开榆树农商银行总行的总体战略部署,总行在未来发展“三年规划、五年愿景”中提出了“两服务、四走进、开展四送、做好四员”的工作模式,而王兵与叶大勇、李广信两名信贷员将总行的要求铭记在心里,贯彻到了日常的工作之中,他们三人日复一日地走村组、入农户、下农田,将普惠金融服务渗透到农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和11个村镇的老百姓处成了自家人。
在榆树农商银行网点转型的过程中,黑林支行并非个例,榆树农商银行辖内的其他的55家支行也正沿着各自的轨道努力前行,争取早日完成总行提出的网点转型“三年规划”,通过提升网点效能来提高综合竞争力,努力在县域金融机构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突出重围,打造区域现代“小而美”银行。
扫码联系记者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 冯晓宇

试炼的终点是花开万里,愿你启程渺小,结尾壮大。



吉林17家农商行将获86亿元专项债补充资本;央行: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

打造白城人民的“快银行”“暖银行” ——专访吉林白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志成

编辑:马力;审校:王峥;审核:孙思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